English

农民如何面对“假日经济”

2000-12-1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成新平 我有话说

路上车船超载,行人拥挤;山上游客塞道,旅馆爆满;商家“高招”迭出,争抢市场……当“假日经济”的浪潮在亿万城里人的喧闹声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,在那些偏远的闭塞乡村,村寨农舍却趋于平静。“假日经济”已成为市场消费中一个醒目的亮点。农民将如何面对蓬勃兴起的“假日经济”呢?

“假日经济”目前是城里人的“专利”,在农村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。农民对“假日经济”的认识,亦处于朦胧状态。湘南某村风光旖旎,一位城里老板准备投资300万元来这里修建一个旅游度假村,开始村民极为拥护,后来地基打成后,一位自称懂天文地理五行八卦的村民说:“城里老板占据的地盘正是我村龙脉的正穴,日后他将大发横财,而我们将会倒大霉。”经他这么一说,村民反了腔,任县乡干部怎么做工作,村民怎么也不干。城里老板无奈,只好另觅“风水宝地”去了。“假日经济”的火种刚刚点燃就被他们无端地扼杀了。

与之相反,衡山农民对于假日经济的认识,由原来大骂“吃饱了没事干”,到今天奉为致富的“法宝”。衡山县师古乡一个村的干部曾多次动员村民改厕,使其更加清洁卫生,但农民都说,多少年就这样过来了,现在不是挺好?没人响应,今年南岳寿文化节期间,几位外国人来村里做客,玩得十分开心。但一上厕所,则兴趣索然。没有任何说服教育,半个月内,全村厕所全部改造完毕。如今,村民观念新了,脑筋活了,视野更开阔了。他们以良好的服务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客人,收入猛增。“南岳人不种田,赶一个八月吃三年”,说的是南岳衡山的农民利用当地的旅游优势,主动开发各种旅游资源,一匹马、一头驴、一顶花轿、一个家庭旅馆,乃至于照相用的古代服饰,都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。在他们眼中,节假日并不是一加一的叠加,而是涵盖了吃、住、行、游诸多方面的内容。据统计,南岳区的家庭旅馆已经逾千家,可容纳游客5万余人。

如今许多城里人来到乡下,掏出钱来就是为了看一看农民的鱼塘、菜园、茶场,为了体验一下农民的日常生活。城里人假日下乡休闲带来的这些变化,对农民兄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市场知识教育,“假日经济”的发展使农民重新审视脚下的黄土地,不少农民已经开始觉醒了,只是这些还没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,一些政府部门还躺在“功劳簿”上沾沾自喜,认为“假日经济”与他们无关,没有因地制宜,好好规划、策划、运作一下,引导千千万万的农民跳出传统农业,生产适销对路的“假日”产品。

农民假日无经济,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,比如农村的信息、交通、技术、经济条件落后,农民自身素质低、市场意识差等,值得社会各界分析、研究和深思。

城里人的“假日消费”托起了“假日经济”,“假日经济”又从城市延伸到乡村。“假日经济”就这样形成了城乡间的“联动”。这种“联动”对我国扩大内需,拉动消费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衣食足,思游乐。过去,旅游这个概念大多与“外宾”联系在一起,国人无时间也无财力潇洒游一回。而今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特别是国家公休假期的延长,“游山玩水”这种“富人运动”也成为广大民众休闲的一种时尚。

“假日经济”已经破题,作为政府部门,就是要开发旅游景点,将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像湖南衡阳市那样全面推行市场运作,实现集团化、网络化、多元化的市场开发,引导更多的农民投身旅游市场、组建旅游集团、进军国际国内市场,并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,创造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,杜绝“不来一辈子遗憾,来了遗憾一辈子”现象,从而使我国颇具优势的旅游资源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潜能。同时,各级党和政府要引导农民大办旅游、观光、生态休闲农业,吸引更多的城里人下乡,为他们提供新鲜、刺激、参与性强的服务项目,让城里人在回归大自然的同时,也体味到乡下人的艰辛,感受到劳动者的快乐。

“假日经济”的兴起,对农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作为用科学武装起来的现代农民,就是要冲破传统观念,走出山门,成为“假日经济”的参与者和策划者,把走亲串友的热情转化为接待游客的服务,挖空心思,抓住机遇,将“假日经济”的“蛋糕”做大做好,为城里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,让城里人笑着掏腰包,享受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。同时,广大农民应积极投身到旅游开发的大市场中去,“八仙飘海,各显其能”,组建大的旅游公司、旅游集团,搞跨国经营和跨国服务……

我们相信,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普及,农民将从肩挑背驮的原始劳动中解放出来,去品味假日经济并感受劳动者的快乐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